close

*禁忌一:不要被名字騙了

*禁忌二:不以最近績效做判斷

*禁忌三:週轉率過高不要買

*禁忌四:不以淨值高低做判斷

*禁忌五:不要同時擁有過多基金

*禁忌六:不短線操作



每個賣基金的人都會說:如果你每個月固定投資一萬塊錢,以複利百分之十五來計算,二

十五年後妳一定可以成為千萬富翁!

老實講,有時候連我都很懷疑這樣的說法,因為到目前為止,我所投資的第一支,也就是

最久的基金買了五年,但是績效比定存還差,氣得我後來沒賺多少錢就趕快贖回。

「不賺錢的基金,熬再久也不會賺」,抱著這樣的想法,我狠心地賣出了這支「賠錢貨」

。事後仔細檢討原因,發現我犯了幾個買基金不應該有的錯誤:像是買的時候,只看到大

家一窩蜂申購,自己也拚命搶進,根本沒有要求這家投信公司提供前一年的操盤績效,了

解他們為什麼賺錢?自己究竟認不認同這家公司?還有,也是因為一頭熱,我買了「名字

很好聽」,但自己根本不了解「究竟在投資什麼」的商品;再加上買了之後,原本的王牌

基金經理人下台一鞠躬,我又沒有即時「急流勇退」,錯失了最佳賣點,導致後來的績效

越來越糟。

雖然第一次的經驗慘痛,不過我卻「越戰越勇」,現在手邊還是有三種不同類型的基金,

買的時間不長,成績倒還不錯。能賺錢最主要是因為有「前車之鑑」,知道哪些基金這輩

子絕對不碰。聽膩了專家告訴你「該買」哪些基金了嗎?雅淇找了怡富投信協理王鴻嬪,

和瑞士聯合銀行副總裁劉台芬這兩位大專家,告訴你哪種基金千萬「不能買」!

--

禁忌一:不要被名字騙了

先來個大猜謎,猜猜以下五種基金究竟投資哪些標的:1.積極成長基金2.高收益基金3.高

倍數基金4.盈滿基金5.鑽石基金。每個名字都挺唬人,好像一副「大發利市、捨我其誰」

的樣子吧!但是告訴你,鑽石基金投資的絕對不是鑽石,高倍數的績效,也絕對沒有如此

神速!

因為民情不同,台灣的基金公司再為基金命名時,最先考慮的不是用名字來說明投資標的

物與內容,而是筆劃吉不吉利、行銷包裝得夠不夠、好不好賣等「現實」問題,不像國外

基金名稱,可以望文生義,只要看了名字就能看出基金的標的內容。所以,國內基金投資

人千萬不要迷信一個聽起來好聽、彷彿會大發利市的名稱,因為名字好聽,絕對不代表一

定賺錢。

應對之道:詳讀公開說明書

跨越名字的迷思之後,投資人最重要的步驟其實是仔細閱讀公開說明書。在說明書中會非

常清楚地告訴你,這個基金要投資的市場是哪裡?主要投資標的有哪些?如果投資人不太

有耐性,不能消化公開說明書中密密麻麻的說明,至少要清楚地了解這個基金究竟在買些

什麼樣的股票?主要是投資店頭市場、單一市場,還是屬於區域型基金。

還有,買了之後也要不厭其煩地一再追查,他們真正投資的標的是否跟當初公開說明書所

說的一樣?還是「掛羊頭,賣狗肉」,說是「中小型基金」,結果拚命投資大型績優股票

--

禁忌二:不以最近績效做判斷

選擇基金千萬不要被「最近」或「最好」的成績所迷惑,一定要以至少「一到三年」的成

績作為衡量標準。

所謂「老王賣瓜、自賣自誇」,每個基金公司都會把自己最好的成績搬出來吸引投資人,

但「最好」的績效可能是一日行情,「最近」的績效可能會曇花一現,挑基金,還是要看

長期績效是否打敗指數,有沒有真正為投資人賺錢。

基金資優生的成績應該穩定成長,持續排名在前25%之內,成績起起落落,第一季績效排

名榜首、第二季成績卻吊車尾的基金,還不如持續排名在前20名的基金來得穩健。要知道

這些資料,你可以透過電話,要求投信公司提供前一年的績效表,看看大盤漲的時候,基

金是不是表現不錯,大盤跌的時候,基金有沒有相對抗跌!

應對之道:慎選基金經理人及基金管理團隊

基金經理人就像績效的推手一樣,決定了基金的命運,選到一個好的經理人,就像找到一

張長期飯票一樣,不愁吃不愁穿,就拿最有名的富達「麥哲倫基金」(Magellan Fund)

來說,這支基金在金牌操盤手彼得林區(Peter Lynch)擔任經理人的時代,曾在14年內

創下2800%的報酬率。不過當他離開「麥哲倫」後,接手的基金經理人就在也無法締造這

樣的成績。

所以買基金,一定要慎選基金經理人,了解他過去的經驗,知道他的投資哲學(膽大又不

怕麻煩的話,建議你不妨親自打電話跟他聊聊,或是看看經理人的專訪及文章)。一旦發

現優秀的基金經理人拂袖而去或是被挖角時,投資人不妨尾隨經理人而去;不過要是原先

的經理人表現欠佳而換人時,投資人不妨觀望一下,看看新人是不是有新氣象,再決定是

否應該繼續投資。

說穿了,兩者之間的差異就在經理人的背後,有沒有堅強的研究團隊?是否禁得起考驗?

所以說,一家公司,或一支基金,過去績效雖不能保證未來,但絕對是重要參考依據。

--

禁忌三:週轉率過高不要買

正因為業績壓力重,國內有些公司會要求基金經理人在短期內就要有獲利表現,於是「高

週轉率」就是指基金操作在一段時間內買進或賣出的頻率,也就是交易的頻繁程度。

周轉率高代表投資成本增加,因為周轉的同時,必然產生買進、賣出的成本,如手續費等

,而這些成本最後還是得算到投資人身上。因為基金的淨值,是基金的總資產減掉應付支

出後,再除以持股數,所以周轉率高,一定會反映到淨值上面。

周轉率高的基金,因為短期進出的關係,在股市上揚時,看似有獲利空間;但仔細精算,

加上周轉的成本後,並不見得真正獲利。別忘了,羊毛出在羊身上,周轉的成本最後還是

轉嫁在投資人身上!

應對之道:選擇績效佳、周轉率低的基金

如果看到兩支基金的績效差不多,投資人最好選擇周轉率低的那一支,因為這表示即使不

用殺進殺出,基金經理人還是可以用較低的成本達到一樣的績效。



禁忌四:不以淨值高低做判斷

國內的投資人似乎特別喜歡初次發行、面額只有10元的「處女基金」。他們認為這種基金

價格低,從10元漲到12元比20元漲到24元容易。其實這種想法完全錯誤,因為一支基金如

果成立四、五年之後還賺不到十二、三元就該打屁股,問題是一支已經漲到20元的基金如

果還能繼續精進,那才了不起。

所以選基金不能單看價格,最重要的還是要看投資組合標的內容,以及自己是否能認同該

公司的經營哲學。

應對之道:長期績效比淨值更有「看頭」

台灣的基金經理人有一個特色,喜歡把基金當成類股來操作,有時候會把90%的資金放在

某一個類股,該類股漲的時候,也許績效很好,淨值很高,但投資人必須想想跌的時候,

淨值可能會像坐溜滑梯一樣直直落。所以,不要以短期的淨值來衡量一支基金的價值,長

期績效才是最有價值的參考。

--

禁忌五:不要同時擁有過多基金

台灣的基金經理人有一個特色,喜歡把基金當成類股來操作,有時候會把90%的資金放在

某一個類股,該類股漲的時候,也許績效很好,淨值很高,但投資人必須想想跌的時候,

淨值可能會像坐溜滑梯一樣直直落。所以,不要以短期的淨值來衡量一支基金的價值,長

期績效才是最有價值的參考。

在美國,投資人買基金就像買基金就像買股票一樣,有時候一買就是一大串,但事實上,

就投資者的時間效益來評估,購買基金的數量最好不要超過12支。雖說雞蛋不要放在同一

個籃子裡,不過一般而言,基金投資者每年花在研究或追蹤基金動態的時間,頂多只能照

顧6到12支基金。

應對之道:選擇標的不同的基金組合

同時擁有太多基金,還會遇到另一個問題,就是買到太多重複的投資標的,畢竟,每個人

都有一定的投資性格,可能偏愛某一類標的組合,市場上又常常再一段時間內流行某一種

基金組合,一窩蜂跟進的結果,風險不但沒有分散,還可能更集中。

--

禁忌六:不短線操作

很多人對基金的認同,在於看好它長遠複利增值的驚人成長,就像一般基金行銷書裡說的

,「定期定額每個月投資五千元,以每年15%的複利報酬率成長來計算,25年之後,你就

成為千萬富翁」。如果你真的按照前面所說的,挑到了一隻金雞母,時間的複利效應絕對

會讓你有可觀的資產出現。所以,基金投資者夢想一定要偉大,眼光一定要拉長,ㄠ久了

,小錢變大錢,基金致富其實很容易。

應對之道:除非情況特殊,切記不要賣

單筆投資基金操作守則:除非基金淨值或市價短期飆漲,不趁機獲利了結會對不起自己;

除非基金績效太差、不值得擁有;除非基金操作的決策有重大轉變,非得出場;除非市場

已轉入空頭,非得趁早逃命,否則不賺滿一個景氣大波段,千萬「不要賣」。

千叮萬囑

一般而言,一個完整的基金投資組合,就像一支籃球隊,要具備攻擊型悍將(如「股票型

基金」負責得分);也要有能防守的球員(如「債券型基金」來守成,才能穩健成長)。

從來沒有買過基金的新鮮人,如果不知如何下手,不妨請基金公司推薦他們的旗艦產品,

就像到餐廳點菜一樣,不知道菜色好不好,先點個拼盤或招牌菜嚐一嚐,失敗的機率比較

低。

很多投信公司,都有一些入門產品,這些基金的投資標的通常比較廣泛,風險也比較分散

,不妨從這些產品入手,等到對各類股都有一些了解之後,再進攻「類股型基金」。

摘錄自民視文化蔣雅淇「精算大師」一書



-----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artina3193 的頭像
    martina3193

    私人天地

    martina31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